科沃中文网 >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> 如来赞叹品第七

如来赞叹品第七

科沃中文网 www.kozw.com,最快更新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!

    一、释品题

    以上六品,释迦牟尼佛,不厌其详的把地藏菩萨微尘点劫以前,发愿度生,乃至尽未来际,无休无止的功德,及其所化的法眷属,除了‘以佛眼观,尚不尽数’的忉利天宫与会的诸佛菩萨,尚有无量无边从业道出者,各随其分身菩萨,齐集忉利天宫;这些地藏眷属,已可说是多得出乎言思之外。而此菩萨反而悲心愈切,其愿弥坚,在此佛前佛后的过渡时期,又复承担如来托孤之重,真可说是‘虚空无尽,众生无尽,我此愿力,永无有尽’。余书至此,投笔合掌,涕泪俱下,良久,从我心灵里面发出声音说:‘大哉!地藏之为菩萨也!时间无际,空间无边,菩萨悲愿,弥满时空,哀哀小子!欲赞辞穷,挪用孔子赞帝尧曰:“荡荡乎!民无能名焉!”’

    六品已毕,如来把地藏菩萨的来龙去脉和他的丰功伟绩,直接间接的介绍完了;至此第七品如来举身放大光明,赞叹此大菩萨摩诃萨,欲令众生钦闻其名,及其功德,有所依归,即不生极乐,在此娑婆世界,亦可往返人间天上,即至成佛,永离三涂。

    二、如来举身放‘百宝光’

    就在地藏菩萨说完了地狱名号品的时候,释迦世尊,从他的足十趾、两踝、膝、陛、膞腰、腹、背、脐、心、肩、臂、指、项、口、齿、鼻孔、眼、耳、毫相、肉髻,各各放出六百万亿光明,故曰:‘举身放大光明。’何谓六百万忆呢?答:众生业力不同,犹如彩色灯泡,同一电光,见种种色。吾人造业,纵是错综复杂,曲曲折折,才能显得五彩缤纷!有血有泪!悲欢离合,才能够刺激!够艺术!否则岂不单调得枯燥无味,闷的透不过气来。菩萨随缘度众,是故众生世间,即是菩萨世间;不过众生著相,菩萨无著而已!一切众生著世间相,于一切法,假戏真做,故有生老病死之苦;菩萨无著,即世间法,游戏度生,随众生缘,有生老病死之相,无生老病死之苦。换言之,众生著相,由主观故,在在处处钻牛角尖。菩萨无著,海阔天空,达观自得也。是故观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者,以其观世音而能自在故也。

    诸君不信,请试试看,吾人不观则已,一观便不自在,何以故?菩萨之观,利用‘观慧’,故能即法离相,得大解脱,众生之观,以其缺乏观慧故,一观便落‘作意心所’;由作意故,心、境互相缠縳,故不自在。是故同一世间,同一事物,同一艺术境界,众生被其牵著鼻子,流转生死!菩萨则即三界出三界,逍遥自在故也。所以不管它是菩萨业也好,众生业也好,都是五彩缤纷,富有艺术价值;故见如来举身放出六百万亿微妙光明,不过菩萨了知唯识所现,不执不著;众生不知所以,则愕头愕脑,大惊小怪而已!当然,其中也有差异,就是众生之见,见其粗色;菩萨之见,见其细色,其粗细的程度如何?则各随其业力而有差别。否则,如来常光,不落边际,不堕数字,岂有六百万亿光明,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耶?当知这些边际和数字都是随著众生(包括菩萨)的‘能知量’(智慧大小)适应他的‘所知量’(知识领域),循业而起现行,发现一切境界。例如吾人举目观天,好像一口大铁锅,戴在头顶上,窥其边际,不过数十里,一眼望到天边,没有什么了不起!一个蚂蚁爬在我的身上,环游数周,终未见到我的本来面目;有一天爬在我的鼻子上,这小东西,真好像爬上了喜马拉雅山,摆动著两根须儿,举目四望,顾盼自雄,大有‘登泰山而小天下’之慨!诸君当知,离地观空,洞然无际,犹如离相(无著而已,莫因文害义)观性,量裹太虚,著相之见,其高下差别,亦如蚂蚁之见,较诸人类,何止天渊?这些内心外境,种种差别,在佛学上讲,都是‘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循业发现’。这样唯识哲学才能讲得通,本经的‘唯识观’才能成立;见到佛经上诸佛菩萨的神通境界,以及广大无边的数字,才能不惊不奇,这样转众生知见而为菩萨胸襟,也好像转蚂蚁知见而为人类胸襟也。初机学人,作如是信,自然可以逐渐的破除‘我法二执’,消除‘事理二障’,使你的胸怀日趋扩大,境界日高,可语佛法矣!

    前面把‘唯识所现’的道理,作有系统的分析完了,下面把经文用语体把它演绎出来,就不要再解释了。

    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的话头,刚刚打断,此时释迦世尊心怀豫悦,从他全体各部门放大光明,其光微妙,遍照百千万亿条恒河那么多的河沙诸佛世界,同时并在光中出大音声,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菩萨摩诃萨,及天、龙、鬼、神、人、非人等,‘听听我今天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,他于十方世界,现大,大到个什么程度呢?想也想不到,说也说不出,简直是出乎言思以外的威神慈悲力量,以此大威神力,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吧!’

    三、普广菩萨请问地藏度生利益及人天因果

    世尊在法性的广播网里,刚刚说完这话,会中有一位菩萨,他的名字叫做普广,从他座位上站起来,向著佛陀合掌恭敬,问佛陀说:‘今在法会上听到世尊赞不绝口的称扬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,有如是想不出道不出的大威神力,唯愿世尊为这些未来世的未决众生,说说这地藏菩萨利益人道和天道的因缘果报吧,使这些天龙八部鬼神,及未来世凡夫人、天,听到世尊的话,发出由衷的信仰。’

    在这时候,释迦世尊,告普广菩萨,和四众等,‘好!你们仔细的听著,我当为你们简略的介绍地藏菩萨利益凡夫人、天福德因缘吧。’

    普广菩萨对佛表白说:‘是的,世尊!愿意听听您老人家说。’

    四、佛答普广所问

    A、敬念礼拜获益报

    佛告普广菩萨说:‘若是在未来世,有宿植善根的善男信女等,耳根听到这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者,由内心深处,发出恭敬,或双手合掌,或口中赞叹,或稽首著地,或心中恋慕,这善男子,善女人,便能应念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。

    ‘普广!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或彩画此菩萨形像。或用香泥,或用大理石,或用塑胶,或用檀香木,或用金、银、铜、镍等,造此菩萨像,由内心深处,发出恭敬,仅及一瞻一礼者,是人于生死道中,即能百返生于三十三天,并且永不堕于三恶道中;假如此人天福已尽,下生人间,犹为国王,大臣,极尽人间富贵。

    B、丑女获益报

    ‘普广!女身多障,爱染心重,不平等业,与生俱来;是故若有女人,厌烦女人之身,能由内心深处,发出恭敬,供养地藏菩萨形像,如是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常以鲜花、檀香、饮食、衣服、绘彩、幢旛、钱宝等物供养,终身而不退者;是善女人,尽此现报女身,嗣后百千万劫,更不生有女人世界,何况复受女身呢?除非她的慈悲愿力故,要受女身,度脱众生;不然的话,承斯供养地藏菩萨功德力故,百千万劫,不受女身。

    ‘不但此也,普广!人、天道中,生女儿身,已属不幸!若再长的相貌丑陋,麻面、塌鼻、唇厚、齿露,颧骨高耸,两目凹进,粗腿肥脚,牛腰鼓腹,两腋狐臊,复有口臭,不但样子难看,并且多有疾病!丈夫弃而不顾,公婆骂不绝口,真是苦哉是女!可是此丑陋女,但能于地藏菩萨像前,由内心深处,瞻仰礼拜地藏菩萨,只有吃一餐饭的时间,即获感应。啊!奇哉!地藏菩萨威神力故!是丑陋女,尽此报身,千万劫中,所受生身,相貌圆满。

    ‘是人若不厌恶女身,即百千万亿生中,常为王女,或为王妃,或为宰相千金,或为大长者女,容貌端正,诸相圆满,犹如芬陀利花。

    ‘普广!一切众生,但能由内心深处,一瞻一礼功德,即能获福如是。

    C、鬼神护法报

    ‘不但如此,普广!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能对地藏菩萨像前,作著优美和雅的音乐,再由内心深处,歌咏赞叹他的功德,甚至感动得流出眼泪!再以香花供养,乃至劝于一人或多人知此大士功德而归依者,啊!是善男子,善女人,从现在世,至未来世,常得百千诸善鬼神,日以继夜的卫护著他(她),不令这些恶事横事听到他(她)们的耳朵里,何况遭受灾祸呢?

    D、毁谤获罪报

    ‘普广!瞻礼地藏功德,我已说过;相反的一面,若在未来世中,若有恶人,或恶神恶鬼,见有善男子,善女人,在地藏菩萨像前,归依菩萨,恭敬供养,瞻礼赞叹,彼则妄生讥毁,说是迷信,痴心妄想,拜泥菩萨,有何功德?有何利益?那及走走政治路线,拜拜国王大臣,巧言令色的阿谀一番,享享人间富贵,那有多么现实?此人或露齿笑,或背面非,或一人非,或多人非,或劝人共非,如是乃至一念生讥毁者;像这样的人或鬼,在这贤劫千佛灭度,他的讥毁罪报,尚在阿鼻地狱,受极重罪!

    ‘此罪报人,过此贤劫以后,方出阿鼻,受饿鬼身。又经过一千大劫,方离饿鬼,受畜生身。又经过一千大劫,方离畜生,得人道身。纵然得到人身,以其往劫因中断灭法财故,也是贫穷下贱;又以其不敬菩萨庄严之身故。今得为人,诸根缺漏,多被恶业缠结其心;是故不久之间,复堕恶道。(诸君当知,所谓“恶业缠结其心”者,即八识田中退失正念,歪邪念头频频出现是也;智者反观警惕!愚人纵其邪心,是故君子慎独,小人则随缘为恶也。若问吾人来生去处,即看八识田中常常存些什么?是故恶业缠结其心,复堕恶道必矣!因果律中,法尔如斯,非佛菩萨吓阻政策也。)

    ‘是故普广!讥毁他人供养,尚获如是恶报,何况别生恶见毁佛第一义谛也。

    E、供养脱罪报

    ‘不但如此,普广!若未来世,有男子,或女人,缠绵病榻;以久病故,精神虚弱,或夜梦恶鬼,乃至已经故去的六亲眷属;或梦游险境,时有惊悸的样子;或有时睡眠中被鬼压住,呼之不出,动弹不得;或有时梦境中和些鬼魂混在一起。如是日积月累的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病体转增虚弱,弄得五劳七伤!梦呓中也叫苦连天,惨凄难闻。这都是正在业道(阴司)里面对质,尚未判决,好像人间的拘留所,故其病状也在滞留状态,所以死也死不了,活也活不成,凡夫俗眼,分辨不出这事啊!

    ‘普广!若遇此等病状,当知是因果病,非医药能疗,但当对佛菩萨像前,发至诚心,信心不疑,高声朗诵转读此经一遍;次取病人可爱之物,以表虔诚,若衣服珍宝,或花园厅舍,变卖资金,供养经、像,或造佛菩萨形像,或造塔寺,或燃油灯,或施常住,随力随愿布施供养。待预算决定后,在病榻前,高声唱言:“弟子某甲,为是病者某某,舍诸爱物,作××等供养,愿是病人,承佛菩萨威神力故,早得解脱。”如是三唱是言,令是病人了了闻知。假若病者时已气绝,乃至风大(动力)火大(暖气)次第迁谢,当在死者灵前,仍高声白,高声朗读此经,如是一日乃至七日,是命终人,若有宿殃重罪,乃至“无间”“阿鼻”,永得解脱。不但此也,是人世世生生,有“宿命智”,常知宿命。

    (大哉菩萨!妇人弱而为母则强,以其爱子心切故!菩萨慈愍众生,甚于慈母爱子,故其悲愿无间无际,形成强大无比的大威神力,无间罪刑,惨不忍闻,何况目睹!若在世间,多少黄金美钞也赎不出;今只须舍心爱之物,他人代为发愿读经,便可灭罪。盖一切众生,悭贪心重,爱物难舍,今既舍矣,首度悭贪,以表虔诚,如此则赵氏违城之璧(卞和所献),与乞儿赖以活命之一粥一饭,正等无异。何以故?此以虔诚论,非以价值论,此与世间之红包主义,大相迳庭也。故赤贫者,不必悲哀,但能用纸写菩萨牌位,供养一香一花,或仅有的一粥一饭,涕泪悲泣,白如上言,其功德不减分毫。大富者,不可骄矜,当知骄矜则无功德。何以故?我慢众生,对任何人都不肯低头,今对菩萨恃财而骄,诚心何在?纵尔黄金美钞堆如须弥,没有虔诚的心,菩萨要这干么?诸善知识,莫以狭劣之心供养菩萨,当以正知正见作法供养,即使一举手,一低头,则其功德不可思议。)何况善男子,善女人,自写此经,或劝人写,以广流传;或自塑画菩萨形像,乃至教人塑画,以利供养;所受果报,其福无穷,乃至四天下江河海水尽故,写经造像功德,不可穷尽!但必须诚心正意,不可以谄曲心而为之也。若再以无所求心,随缘(众生缘)而作(写经造像),是人入于法性,为法供养,则其功德量等虚空,不可思议矣!何以故?法性不可思议故。

    F、见人读诵是经一念赞叹‘善根’成就

    ‘复次,普广!若见有人读诵是经,或恭敬礼拜,乃至一念生赞叹者!当知是人,善根成就!汝应施以种种方便,劝导是等众生,勤心莫退!这样,于现在世,乃至尽未来际,能得百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!何以故?汝等菩萨方便劝导令不退者,是为灌溉长养菩提幼苗;是菩提苗,硕果可期,乃为无价宝珠,故其功德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G、死人眷属求助之兆

    ‘复次,普广!若现在、未来诸众生等,梦寐之中,见诸鬼神,乃及种种作态,有的悲伤!有的啼哭!有的忧愁!有的叹息!有的恐惧!有的怖畏!这都是过去世中由一生乃至千生的父母、兄弟、姊姝,夫妻眷属,在于恶趣,未得出离,由于想著脱离三涂,而孤立无援者,故远告宿世骨肉,使作方便,助其一臂之力,脱离恶道之苦。

    ‘普广!若有众生常遇此梦,汝当以神通力,启发是人,令其面对诸佛菩萨像前,由内心深处,恭读此经。若自不能读,可请人代读,但必须正信佛子,归敬三宝者,读至三遍,或满七遍,这些恶道眷属,经声毕此遍数,应念即得解脱三恶道苦,得生人间天上。不但此也,是诸恶道眷属,从此八识田中菩提芽生,何以故?因其处于恶道,志心向佛故,闻此经典,即得解脱,求仁得仁故,故于梦寐之中,永远再不会看见他们的愁眉苦脸。

    H、脱离下贱报

    ‘复次,普广!若未来世,有诸众生,身处下贱,为人奴婢,多不自由;是人觉知宿业所致,不是无因而有,要想忏悔宿业无门路者,普广!至简至便!只若是人能由内心深处,瞻仰礼拜地藏菩萨圣像,乃至一七日中,念菩萨名号,可满万遍,如是等人,尽此报后,千万生中,常生尊贵,更不会再去经历三恶道苦。

    I、新生婴儿获益报

    ‘复次,普广!若未来世,这南阎浮提的刹帝利族,或婆罗门族的长者、居士;不!乃及异姓种族,一切人等;有新产生者,不论是男是女,能与婴儿于七日之中,每天清晨,在佛菩萨像前,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,七日之中,念菩萨名,可满万遍,是新生儿,或男或女,宿世所有殃报,便得解脱;并且安乐易养,寿命增长!若此婴儿承福生者,转增安乐,及与寿命。

    J、天神巡视日当持斋获福无量

    ‘复次,普广!是娑婆界,上至诸天,下至地狱,善恶鬼神,各有专司,彼等能随众生善恶因缘,祸福众生;是诸天神,亦有监察制度,于每月一日,八日,十四日,十五日,十八日,二十三日,二十四日,二十八日,二十九日,三十日,是诸日等,有六位天神,轮流下降,视察人间。月之一日,为钵阇底神下降,名建名日,是日众生,宜为诸善,应行布施。月之八日,及二十三日两天,娑婆善神下降,名力战日,是日众生,要直心行善,做事公平。十四日,及二十九日两天,药刍神下降,名勇猛日,是日众生,要孝敬父母,戒杀放生。二十四日,噜达啰尼神下降,名凶猛日,是曰众生,宜修忍辱。二十八日,钵折底神下降,名最胜日,是日众生,要严持禁戒。十五日,及三十日两天,必多卢神下降,名吉祥日,是日众生,宜祭先亡。(其中缺十八日何神下降无所考待善知识补叙之。)

    ‘普广!莫谓如来教导众生做眼前事,修身立善,应当绵绵密密日新又新,怎可投机取巧,专做眼珠儿上的事呢?乃因南阎浮提众生,举心动念,无不是业(意业),无不是罪(罪因),何况由意业发展而成身口二业,任意杀生,窃盗、邪淫、妄语,乃至百千罪状,无所不作;是诸天神,未断烦恼,于其值日之时,诸罪结集,定其轻重;在这时候,犹如法官作判决书的前夕,不可明目张胆,作不善法,顶撞他们;否则,他们可能气的眼珠儿发红,认为你是恶性难改。在结集时,意气用事。是故众生宁肯顶撞诸佛,切莫顶撞他们;顶撞他们如撞墙壁,能撞所撞,二俱受损;诸佛如来,已按“我法二执”,“我”及“我所有法”,(简称“我所”)都不挂在心上(不著);是故顶撞诸佛,如撞虚空;当知如来慈心容物,常以慈眼视诸众生;否则恒沙界外,众生念虑,如来在禅定中,无不尽知,若如天神一般,岂不气死?普广当知,此即天神之所以为天神,诸佛之所以为诸佛也。末法众生,不可以凡滥圣,见佛经中说神道鬼,即以鬼神与佛菩萨同一流类也。

    ‘普广!若诸众生,明辨鬼神及佛菩萨,即能无歪曲心,读经闻法,才能得到真实受用。何以故?若了鬼神现状,不用否定鬼神,即可受用佛法,如同看穿了世法,不违世法即是佛法。看不穿即以凡滥圣也。

    ‘是故未来众生,若了鬼神执掌现状,于每月十斋日,对佛菩萨像前,读诵是经一遍,是人住处,东西南北,一百由旬以内,没有灾难;是人眷属,不论是长是幼,于现在未来百千岁中,不生恶趣。

    ‘是诸众生,果能于十斋日,每转(读也)是经一遍,现在世中,即能令此居家,没有天灾横祸,并且衣食丰足。是故普广,当知是地藏菩萨摩诃萨,有这样的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,利益众生,因此南阎浮提诸有情类,于此大士,有胜因缘,若能闻菩萨名,见菩萨像,乃至闻是经名三字五字,或经文之一偈一句者,是人现在世中,即得殊妙安乐。普广!所谓“殊妙安乐”者,莫以等闲视之。汝等菩萨,当已深知;众生不解,不此之图,盖人生幸福,不是富贵,乃是安乐,何以故?富贵中人,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得不到片刻的安乐境界,如若不信,可问过来人。今此善男子,善女人,读此经典,或念菩萨名号,即感菩萨慈悲护佑,法水灌溉(启发心智),即时获得身心清凉,何况十方善神,都是菩萨已度当度的法眷属,若闻有人诵此经典,或念菩萨名号,彼则心生法喜,笑脸相迎,甚至于恭敬合掌。普广当知!经声朗朗之际,自业他业(鬼神)顿时俱转,岂有不获殊胜功德者乎?当知此善男子,善女人,内心外境,气氛交感;都是轻松愉快,必由内心深处,发出一种轻安之相;以其发自内心,实非外境所能动摇,故曰“殊妙”。不但如此,是善男子,善女人,未来之世,百生千生,乃至万生,相貌端正,生尊贵家。(圣君贤臣,大长者子,或有道有德之士,才算尊贵。)’

    五、普广谢法并请示经名

    就在释迦牟尼佛称赞地藏菩萨打断话头的时候,普广菩萨,右膝著地,胡跪合掌,又向佛表白说:‘世尊!我已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,及大誓愿力,但为未来众生,故请佛口亲宣,以启正信。是的世尊!如佛所说,我及众生,唯愿顶受!’

    普广又启请说:‘世尊!当何名此经?我等菩萨,怎样流布呢?’佛告普广菩萨说:‘普广!此经凡有三名,一名地藏本愿,亦名地藏本行,亦名地藏本誓力经。以其发自内心,非由造作,故曰本愿;愿切行专,故曰本行;愿行具足,有大誓力,故曰本誓力;皆由菩萨久远劫来,发大重愿,利益众生,是故汝等菩萨,依愿流布。’普广菩萨,听完了这段话,就向佛陀合掌恭敬,作礼而退。

    六、释品内义趣——

    A、概述

    写到这里,本品已完,依于往例,重申余义。余写此品,法味先尝,由内心深处,赞叹菩萨悲心无穷,由悲愿故,形成庞大无比的大威神力,竟使吾等业障众生,只若得闻是经,深解义趣,或闻菩萨名号,心生欢喜,若能如此,仅向菩萨一举手,一低头,或一瞻一礼,即可获得不可思议功德。当知菩萨非要吾人举手低头,或财宝供养去谄媚祂,也不要歌咏赞叹去阿谀祂,这举手低头,乃至歌咏赞叹,无非是我们诚中形外藉境表心而已!若不如此,以贡高我慢,阿谀谄媚,则其财宝充满大千世界,持以供养,却与菩萨全不相干,何以故?以其罪业障心,故与菩萨对面千里也。是故经言‘志心供养’。余为省人耳目,不可滑口读过,乃译为‘内心深处’,并且加重这种语气,以免流于泛泛浮浮的形式主义,并强调说:若能如此,则贫苦乞儿之一粥一饭,等于赵氏连城之璧。

    B、今日教内普遍现象

    吾观今日之信施,在社会上稍有一点地位,到庙上稍施资财,即我慢无比;作法会时多写几分钱,也得把他祖宗写个大牌位,并且居于中央,表示他的祖宗比谁也大,一来可以给他脸上增光,二来超度他也有优先权;因为他出钱最多,如同到电影院买票一样,应当真个雅座,看好戏别人看不到,他先看得清,才能显得有钱的人神气!这样的人,把释迦牟尼佛看成电影院的董事长,主持和尚看成电影院的老板,其余的比丘为电影院的伙计;当知此人轻慢三宝,不管化钱多少,毫无功德可说!何以故?与诸佛心不相应故。出家人若为了庙上的收入,不肯纠正这种错误,反而阿意曲从,顺应彼等,是为出卖三宝。若欲维持三宝尊严,纠正错误思想,出家人不应接受俗人的我慢供养;孟子曰:‘一簟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不得即死,呼尔(我慢的声色)而与之,虽路人弗受也。蹴尔(用脚踢著)而与之,虽乞人不屑也’。路人和乞丐尚且不吃这样的饭,况比丘乎?比丘之所以为贵者,就是舍俗出家,卓然而立,必要时,以身殉道,决不以道殉身;且不可以道殉身当做‘随缘度众’;若说‘随缘度众’,应当先自观察,我们的人生观是否有异于俗人?若与俗人无异,则又把他(她)度到那里去!‘和光混俗’,‘随缘度众’,固然是大乘菩萨的行径,但必须有两个条件,一个是超人的见解,一个是脚根站稳;二者缺一,混不得俗,也随不得缘;二者全无,再去‘随缘’‘混俗’,老实不客气的讲,那已经被众生度了去;被众生度了去,也不要紧,众生有众生的业,有‘业’就有‘行’,俗称‘行业’;若比丘,比丘尼被俗人度了去,在农、工、商、学、兵,算那一行呢?当然那一行也不算;没有行业,为了生活,就得寄生在各行业当中!寄生在人家身上,又焉得不‘随缘’‘混俗’?这叫恶性循环,亦名因果轮回,这就是佛教团体不受社会重视,佛法弘扬不开的症结所在。是故我说出家人失去超然风格,为了贪图我慢供养,不依佛法,反而阿意曲从,是为出卖三宝。

    C、‘布施’离相是‘真布施’‘布施’著相是‘出风头’有‘故事’为证

    诸善知识!莫谓只若有诚心在,多供养与少供养,其功德等,即可不必多以财施供养;当知布施是度悭贪的宝筏,其功德之大小,固不在财物之多少;可是也要看其施舍的程度如何?当知乞儿赖以活命之一粥一饭,其牺牲之程度,甚于赵氏连城之璧;何以故?乞儿舍其一粥一饭,当场就要忍饥挨饿,赵氏舍其连城之璧,仍不碍其衣锦食肉,为王为候;是故我说‘其功德等’,实不为过。盖乞儿之舍,已度悭贪;赵氏之舍,尚未度也。若再恃其为王为候,无恭敬心,则毫无功德可说。

    有人说:‘你这说法,虽然言之成理,有钱的人总是感觉有点冤枉,对于布施不感兴趣。’我说:‘是的!人类总是矛盾的,天天在矛盾中过生活,我这儿有个故事,说给大家听,大家就会打开这矛盾的症结。有一个鬼魂,过了七七四十九天,要转生了,阎王对他说:“你还不错,还能转生为人,可是我要问你,你来生为人,愿意天天给人家吃呢?还是天天吃人家呢?”那人一听天天吃人家的是便宜事,天天给人家吃的是吃亏的事,就对阎王说:“小子无能,请大王准予小子天天吃人家。”阎王扳著铁青的面孔,抵著他的八字胡,说道:“本王一向是公平的,民主的,好了!准汝所愿。”结果那人一生乞讨度日,达到天天吃人家得便宜的目的了。’

    各位请想想看!不肯救济人家就是悭,想得人家的便宜就是贪,悭贪的人,轻者,主贫穷,重者,堕饿鬼道。若是天天救济人家就不悭,不得人家的便宜就不贪,不悭贪的反面,就是布施,布施的果报得大富。不知各位愿意为王为候,舍连城之璧呢?还是愿为乞儿舍一粥一饭呢?我想各位一定会说:‘宁舍连城之壁,不舍一粥一饭。’好了!那么有钱的人,倾财布施,就不冤枉哩!更何况所谓‘等无有异’者,乃法性功德等无有异;因为超荐先亡,和如法修行,必须契合法性,方有功效;契法性者,就是顺应佛心,故一举手,一低头,胜于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;何以故?大千七宝能赎无间罪吗?大千七宝布施,能成佛吗?今向菩萨举手低头,能够顺应佛心,则无间重罪,顿时超脱;一念之间,契于法性,便知成佛不谬;是故曰胜。诸君若欲来生财源滚滚,公司行号遍布世界,还得以财宝布施,仅向菩萨举手低头也办不到;不然的话,诸大乘经,常如是说;‘若有人能于此经受持一四句偈,为人演说,其福胜彼(大千七宝)。’我此娑婆世界大菩萨众,当生极乐国者,已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,能宣四句偈者,当不乏人,君见何人拥有南阎浮提耶?何况因果律中,无论‘债权人’或‘债务人’,都是惊人的高利贷呢?再以释迦牟尼佛说吧,不但是如实说者,而且还是如实证者,就算是佛制比丘不积财产,以他老人家的称性功德,当胜过无量无边的大千七宝布施,最低限度他老人家的生活,应有人、天源源不断的供养才对;其实不然,他老人家,除了国王、大臣、长者等,非例行的斋供外,还是经常托钵乞食。由此可见菩萨证于法性,且又愿力弘深,吾人举手低头,无私无曲,顺应佛心,则其‘转报’‘灭罪’的功德不可思议;何以故?法性功德不可思议故;当知这是属于智慧的出世因果。若人以财宝布施,就是施于乞丐,也不我慢,并且施后无悔,是人来世,必得财源茂盛,成大财富,这是属于福报的世间因果。若于财施不住于相,契于法性,此人必得智慧如渊,深无涯底,财源滚滚,犹如长江黄河,这是福慧双全的世出世间因果。

    诸善知识!‘因缘果报’,非天造,非地设,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,也不是佛的看法,更不是佛的主张,乃是法尔如斯,故能最公平、最合理;佛以净智证知,故为众生如实而说,若是出于佛的思想,佛的看法,佛的主张,佛则有‘我见’‘法见’‘人见’‘众生见’‘寿者见’了;作是说者,是为毁佛谤法也。诸善知识!如是毁佛,如是谤法,甚于出佛身血,当堕无间地狱,以其能杀众生慧命故也。

    诸善知识!若知因果法尔如斯!则没有自作的事,也没有冤枉的事,它比国家银行还保险,并且是高利贷。若不如是信,只是在人情上作想,希望主持和尚‘请上坐’‘泡我的茶’加以招待,功德堂里写个大牌位,高踞中央,则其福报,不过如此而已!说穿了,就是一张红纸的高帽子,这等于上银行去存款,在路上押红黑宝输掉了一样!你看!冤枉不冤枉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