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沃中文网 > 越史通鉴纲目 > 卷之九

卷之九

科沃中文网 www.kozw.com,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 !

    〈起戊申陳英宗興隆十六年盡己丑陳裕宗紹豐九年〉凡四十二年

    〈戌申〉十六年〈元武宗至大元年〉春正月,以張漢超爲翰林學士。

    初,漢超爲興道王門客,因薦之。帝素簡其有文學,因授是職。

    註:漢超,寧平安慶福庵人。

    冬十一月,日重暈。

    上皇崩于安子山寺。

    上皇旣出家,居安子山之紫霄峯臥雲庵,自號竹林大士。天瑞公主病篤,下山視之。還山,囑侍者法螺以後事,遂崩。法螺火化之。諡法天崇道應世化民隆慈顯惠聖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。在位十四年,遜位十三年,壽五十一。

    吳仕曰:仁宗山庵殂落,天下大事以一僧當之,而當辰之爲子若臣,亦安之若固然者。英宗之事親,陳家之崇佛,不亦甚可怪歟。

    註:安子,山名,註見太宗天應政平六年。天瑞公主,上皇姊也。法螺,僧名,海陽至靈人。

    遣使如元。

    元武宗初立,遣尙書安魯威來吿,帝命莫挺之往賀之。

    註:安魯威,元史作阿里灰。

    〈己酉〉十七年〈元至大二年〉春二月,立子奣爲皇太子。

    立皇后陳氏。大赦。

    后,興讓王國顙女也。初,納爲聖姿夫人,至是立爲順聖皇后,追尊欽慈保聖太后爲太皇太后。

    吳仕曰:太皇太后,祖母在辰之尊稱。欽慈爲仁宗后,英宗乃以太皇太后追尊之,名之不正,乃至此乎!況仁宗在殯,立子立后,安然行之,其不知禮亦甚矣。

    〈庚戌〉十八年〈元至大三年〉秋九月,葬德陵。

    註:德陵,在龍興府。

    大水。饑。

    〈辛亥〉十九年〈元至大四年〉増設軍號。

    増置鑽金剛都刺三字於額,依眞上都例。又分天屬軍爲浮屠上、下二都。

    納胡僧瑜祗婆藍女入宮。

    僧嘗於仁宗朝來,容貌蒼古,自言三百歲,能跏趺浮水上。又能縮五臟於胸膈間,令枵腹,止餌硫黃、芥、薤。居數年,還國。至是又來。帝以其女多羅聲入宮。僧竟死於京師。

    吳仕曰:陳家崇佛禮僧以求福應,其惑溺固不待言。英宗至納其女以備嬪嬙,則鄙瀆甚矣。

    註:胡僧,北僧也。陳謂元爲胡,故曰胡僧。跏,居牙切,音嘉。趺,風無切,音膚,屈曲坐也。

    冬十二月,帝自將伐占城。

    占城自其主制旻卒。制至〈一作鷙〉代立,數反側,故征之。

    〈壬子〉二十年〈元仁宗皇慶元年〉春正月,日盪。

    夏五月,誘獲占城主制至以歸,封其弟制陀阿婆粘爲亞侯,鎭其地,遂班師。

    先是,制至使俱占寨主〈缺名〉來貢。帝令汝諧密與寨主約,令諭國主降。及帝親征至臨平,命分爲三道:惠武王國瑱由山道,仁惠王慶餘由海道,帝率師由陸道,竝進。以段汝諧充招諭使,先行。帝至俱占駐蹕。汝諧使人申前約於寨主,寨主以告制至。制至從之,率家屬由海道來降。慶餘遂躡其後。汝諧卽馳奏曰:「慶餘欲奪天功。」帝大怒,令收慶餘,監軍阮隗刖其足。慶餘懼,詣營謝罪,具言:「臣恐彼海中改圖,故逼其後耳。」帝怒解,釋之。詔分軍巡行。諸部落占人嘯聚,欲犯御營,象聲漸近,軍士有憂色。會國瑱軍適至,占人乃散。執制至以歸。封其弟制陀阿婆粘爲亞侯,鎭其地,遂班師。

    〈御批:此舉出於詐誘,不足爲法。〉

    註:臨平卽地哩,註見李聖宗神武元年。

    〈御批:扈從官兵如何而至此?臣子安乎?〉

    遣使如元。

    元仁宗初卽位,改元皇慶,遣馬合歹來告,及送新曆。帝遣使賀之。

    帝至龍興,獻捷于諸陵,遂還宮。

    御舟至琛市江,忽遇雷雨烈風,晝晦,咫尺不辨,維纜皆斷,御舟沈中流。帝緣舶首乘鷂蓬上,遣諸軍再整船仗進行。至京,鎧仗皆濕,拜謁,皆著平膝服。辰太子監國,年尙幼。帝以昭文王日燏、宣武侯國秀畱守,詔與扈從,同功然爵賞,竟皆不行。

    註:琛市江,在河内省靑池縣琛市社。平膝,服短衣也。

    六月,封制至爲效忠王,尋改效順王。

    未幾,制至竟死于嘉林,火葬之。

    加尊先帝后徽號。

    追尊列祖帝號。

    追尊昭王李爲元祖皇帝,恭王翕爲寧祖皇帝,懿王京爲穆祖皇帝。

    吳士連曰:周武受命,追尊二祖。宋祖得國,追帝四世。蓋以祖宗積功累仁,則尊號在所當急。陳氏有天下,身履帝位,而追封三祖以王爵,旣非人心所安。至是始追尊帝號,則又失之緩矣。

    註:追尊王爵,舊史不詳何年,只見於此。

    〈癸丑〉二十一年〈元皇慶二年〉春正月,追尊列祖夫人后號。

    追尊寧祖夫人爲寧慈皇后,穆祖夫人爲穆慈皇后。

    謹按:元祖后不記尊號,舊史逸之也。

    三月,彗星見西方。

    夏六月,雷震三司院災。

    初制,宮殿堂廡災,有醮謝禮。辰雷震三司院災,院吏梁郎死。命有司備禮禳之。

    註:三司,奉宣淸肅憲正等院,詳太宗天應政平十九年。

    冬十月,改定軍號。

    改武捷軍爲鐵額軍,以大僚班陳靑鸝爲武衞大將軍領之。

    以杜天覰爲乂安、臨平經略使。

    辰占城數被暹人侵掠,帝命安撫使杜天覰經略乂安、臨平二路往救之。

    註:暹,國名,註見李英宗大定十年。

    與元人申明北邊疆界。

    辰元鎭安州知州趙珏擒我思浪人,取金一甕,侵田千餘頃。帝乃遣兵攻元歸順、養利等州,聲言特來報讐。元遣千戶劉元亨往訪察之。元亨至油村,相視地勢,牒曰:「昔漢置九郡,唐立五管,安南實聲敎所及之地。況獻圖奉貢,上下之分素明;厚往薄來,綏懷之惠亦至。聖朝果何負於貴國?今何自作不靖,狡焉啓疆,雖油村之地所係至微,而國家輿圖所闗甚大。兼之殺掠皆朝廷編戶屬籍,未審爲此謀者,誰實主之。」帝令復云:「邊鄙鼠輩自作不靖,本國安得而知。元亨因上言於元帝,以爲曩者曾侵永平邊境,今復習效成風,宜遣官宣諭,正其疆界,申飭邊吏,毋得相侵。則邊境永保無虞矣。」元帝可其奏,命敕諭之,帝乃遣罷兵。

    謹按:此條有闗邊境大事,舊史闕而不載,今據元史類編增補。

    註:思浪,州名,註見李太宗乾符有道三年。油村,在諒山省文淵縣保林社,今有油村隘。永平,註見太宗天應政平十年。

    〈甲寅〉十二年〈三月以後明宗大慶元年元延祐元年〉春三月,詔禪位於太子奣。

    太子旣卽位,稱寧皇。羣臣上尊號曰體天崇化欽明睿孝皇帝〈是爲明宗〉,尊帝爲光堯睿武太上皇帝,順聖皇后爲順聖保慈太上皇后。會有元使至,帝服黃羅交領御中絛以見。使者羨之,曰:「飄飄若神仙中人。」及回國,具道帝神采淸秀。後使至,有間之者,我使答曰:「固如是言,然亦一國之儀表耳。」

    冬十月,試太學生。

    中者初授簿書,令命局正阮柄敎習,以爲他日之用。

    置扶輦都。

    選禁軍子及鐵額軍刺金剛字者充爲扶輦都,號龍衛將,後又改爲叩馬軍。

    遣使如元。

    帝旣受禪,遣阮忠彥、范遇等告于元。

    註:范遇,舊姓祝,?山敬主人,與弟邁俱中太學生。

    〈乙卯〉明宗皇帝大慶二年〈元延祐二年〉夏五月,詔禁人家父子夫婦及奴婢相告訐者。

    六月,旱。

    辰陳克終爲行遣。御史臺上言:「宰輔之職,燮理陰陽爲先。今克終居首相,不能參贊天地化育,召致和氣,致雨暘乖和,是居官無狀。」克終曰:「克終忝居近輔,但盡職所當爲。如歲旱問諸龍王,克終何咎焉。」後江水漲溢,帝親觀治堤,臺官言:「陛下宜勤修德政,治堤細務,何必身親。克終曰:「夫民遭水旱,元后者當救其急。德政之修,無大於此。豈必靜坐凝神,謂之修德政哉。」辰議者云:「克終之諉龍王,臺官之譏細務,胥失之矣。」

    秋九月,蝗,至于冬十月。

    〈丙辰〉三年〈元延祐三年〉春二月,閱定文武官,給戶口有差。

    元豐初,元人來侵,太宗促駕幸外。掌印官倉卒藏寶璽於大明殿梁間,但帶内密印隨行。途中印又亡,命刻木爲之,以備軍中行用。逮英宗初年,閱文武官,無木印帖者減一資,蓋以播越之辰,預有從軍者爲上也。至是,有出木印帖子者,閱定官疑其詐。上皇聞之曰:「此元豐官帖也。」因諭執政曰:「凡居政府而不諳故典,則誤事多矣。」

    冬十一月,命王侯百官穫耤田。

    謹按:耤田,大禮前不書耕,此乃書穫,舊史逸之也。

    〈丁巳〉四年〈元延祐四年〉春三月,以費直爲天長安撫使。

    上皇幸天長,直以刑部郞中扈從,因有是命。會盜起,有稱捕得盜首名文慶者送官。訊狀具服,人皆以爲得實。直獨疑之,獄久不決。上皇以問,對曰:「彼不爲箠楚所加而自服,臣竊有疑焉,不敢妄意處決。」旣而眞文慶果得,上皇嘉其能。

    註:天長,註見太宗天應政平十五年。

    〈戊午〉五年〈元延祐五年〉秋八月,宣慈太皇太后崩。

    初,仁宗嘗囑上皇,他日當以姨祔葬,仍畫圖爲曲尺穴以授之。至是后崩,上皇遵奉遺命。百官奏:「陵寢不可驚動。」上皇曰:「先帝有命,予不敢違,如有不利,予自當之。」卒祔葬于德陵。

    遣惠武王國瑱伐占城。

    占城自制至之死,又數反側,故遣征之。孝肅侯李必見與占兵戰,失利,死之。管天屬軍范五老縱兵擊其後,占兵敗。其主制能奔瓜哇求援,國瑱請立其酋阿難爲效誠亞王。遂還。拜五老爵關内侯,賜飛魚符,仍官其子。

    註:必見,李氏遺族也。瓜哇,國名,註見李英宗大定十年。

    〈己未〉六年〈元延祐六年〉夏四月,大水。

    〈庚申〉七年〈元延祐七年〉春三月,上皇崩。

    上皇天性謙冲,友睦同姓,事仁宗甚謹。初年嗜酒,仁宗以爲戒。遂絕不復飲,常賜朝班差多。仁宗覽籍,書其端曰:「安有一國如掌大,而朝班如此之多。」自是愛惜爵級,未嘗輕與。阮士固、朱步等,濳邸舊臣,以無行檢,只授散職而已。宮廷之中,尤謹法度。保慈皇后嘗以所乘輦賜徽姿皇妃,以逾僭,竟不許。晚年益愼於刑罰,有官奴黃鵠者與人訟,以巧欺得免。上皇知之,謂刑官曰:「鵠之姦黠如此,不能推究其情理,是不職也。」遜位後,庶政猶自裁決,愼守典常,不輕變易。萬幾之暇,畱神翰墨,尤善書畫。及病篤,保慈皇后召僧普彗設醮。僧請見,陳生死之事。卻之,曰:「僧未死,安能以死吿人哉!」平日書畫及所著水雲隨筆集悉令焚之。遂崩于重光宮,諡顯文睿武欽明仁孝皇帝,廟號英宗。在位二十一年,遜位六年,壽五十四。

    夏六月,大水。

    秋八月,大風。

    十一月,殿帥、上將軍范五老卒。

    五老出身戎行,倜儻有大志,頗好讀書,喜吟詩,於武事若不經意。然其治軍有紀律,待將校如家人,與士卒同甘苦,所領軍皆爲父子之兵,故每戰必勝。凡征伐所得,悉以充軍儲,視財貨泊如也,眞爲一辰名將。至是卒,年六十六。帝爲輟朝五日,鄕人卽所居地立祠祀之。

    〈御批:千古爲將得力處。〉

    註:五老祠,今在唐豪縣扶擁社。

    十二月,葬泰陵。

    註:泰陵在東潮縣安生山。附錄舊史:初上皇弗豫,太學生鄧藻常於御床奉侍寫遺詔。及崩,帝親治大斂,惟國瑱與藻及家兒主都黎鍾預焉。逮葬泰陵,藻、鍾皆奉侍陵寢。帝進謁辰,藻每避之,其志惟在奉陵而已,竟無所求。帝怜其貧,賜田二十畝,命陳世賢賫帖與之,其田已先賜帝次妃千春。千春猶據故帖以耕,藻未嘗與之爭。帝知之,卽罷千春帖,以其田歸藻,藻亦不以爲喜。黎鍾則移先塋,賣田宅,挈家安生居焉,與藻終老。後藝皇追念二臣,命重修舊寺,給田供祀,賜寺名忠節。

    〈御批:阮忠彥辭招隠志功名哉。〉

    饑。

    〈辛酉〉八年〈元英宗至治元年〉春,尊順聖保慈太上皇后爲皇太后、徽姿皇妃爲皇太妃。

    保慈,帝之嫡母。徽姿,帝之生母也。初,奉上皇梓宮自天長由水路歸安于聖慈宮,保慈舟引纜八艘,徽姿舟引纜二艘,禁軍希旨,以引纜加繫於徽姿舟。將軍陳祐曰:「太后引纜八艘,陳家制也,所以明上下之分。」卽以劍斷之。帝嘉其直。

    二月,饑。

    米一升直錢一繦。

    夏五月,大熟。

    冬十月,試僧人。

    試以金剛經。

    註:金剛,佛經也。隋書經籍志:釋伽牟尼所說,弟子大迦葉撰述之。

    遣使如元。

    元英宗初卽位,遣尙書敎化來吿,故遣使往賀之。

    〈壬戌〉九年〈元至治二年〉春三月,雷震報天寺塔。

    紹隆初,風落其頂,至是雷震頺其東角二層。

    註:報天寺,卽宋慶寺,詳見李聖宗龍瑞太平三年。

    夏,遣尹邦憲如元,辯疆事。

    辰元人侵爭邊界,故命刑部尙書尹邦憲往與之辯。邦憲竟卒于行,帝深惜之。

    謹按:元史所載油村之事,在元仁宗皇慶二年,當英宗興隆二十一年。而舊史不之錄,只載爭界之事,於此亦不詳指何地。或者只是一事,而所載有先後不同,仍竝錄備考。

    〈癸亥〉十年〈元至治三年〉秋八月,帝幸太學,試太學生。

    有天屬軍名墨者預中格,詔發還軍籍,充天丁軍吏。

    〈御批:偏。〉

    揀軍伍。

    初,俗軍士皆刺龍文於背及髀。辰揀閱,以肥皙者爲上,故軍士不復文刺,自此始。

    冬十一月,鑄鉛錢,尋罷之。

    十二月,立皇后陳氏。

    后,惠武大王國瑱女也,冊爲儷聖皇后。

    以威簡侯參侍朝政,知軍國事〈威簡,缺名〉。

    威簡初尙徽眞公主,公主母陳氏,英宗之宮嬪也。常占民田,有愬者。帝召威簡,諭曰:「朕不付吏治,恐辱先帝嬪御也。卿宜體朕此意。威簡退,凡陳氏所占田,悉以還民。」帝嘉之。至是授是職,親屬有嫌,其猶卑者。威簡曰:「凡爲人臣,受眷顧皆簡自上心,固非人力所能致,何乃妄有他慮!我幸?恩寵,深懼過望,寧論其崇卑哉!」帝聞之,以爲知言。

    〈甲子〉開泰元年〈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〉夏,四月,以惠武王國瑱爲國父上宰。

    〈御批: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〉

    元使來。

    元泰定帝初卽位,遣馬合謀、楊尊瑞來吿,及送新曆。又諭毋令邊吏侵擾占城,合謀至西透池橋,不下馬。諸諳北話者奉旨傳話,久不能爭。帝令侍御史阮忠彥出迎。忠彥以理折之,合謀辭屈,乃下馬。帝大悅。合謀還。帝命莫挺之往賀之。

    註:挺之,元史作節夫。節夫,挺之表字也。

    冬十二月,旱。蝗,牛畜多死。

    〈乙丑〉二年〈元泰定二年〉春,置諸路廉訪使。

    秋八月,改行遣司爲門下省。

    舊制,官朝、聖慈兩宮行遣司及内書火局,竝謂之內密院。至是,改行遣司為門下省,而內書火局仍爲内密院。

    〈丙寅〉三年〈元泰定三年〉春二月,不雨,至于夏六月。

    三月,中書侍郞、知審刑院裴木鐸卒。

    先是,上皇臨崩,謂帝曰:「木鐸歷事三朝,謙恭恪守,文質可觀,善待之,勿爲人所沮。」帝因畫像藏于書府,有意大用,未及遷而卒。

    以陳克終爲少保,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
    初,因李制行遣,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上相光啓居相位,嫌行遣與宰相銜同,因奏改爲中書門下公事以別之。至是,帝以克終陞少保,猶行行遣事優待之,特仍舊加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
    貶阮忠彥爲淸化安撫使。

    初,忠彥爲御史,論事忤旨,出知炎朗州。有政聲,再擢僉知聖慈宮事。辰保武王〈缺名〉賜皁衣,上位侯忠彥疎略銓注,反在紫衣之列。帝憐其才,且以事出過誤,故特左遷。

    註:陳制,服色以紫爲上,其除授多出于上皇。忠彥以知聖慈宮,故職在銓注。炎郎州,未詳。

    以范遇參知政事同知尙書左司事。

    張漢超爲行遣言刑官。范遇、黎維受賂,帝卽令勘問。漢超私謂人曰:「漢超待罪政府,爲主上見信,故言,豈知有勘理耶。」帝聞之曰:「行遣,省官也。審刑院,官也,皆予所信用,安可使予信省官而疑院官哉。」及勘問,漢超辭屈,罰錢三百繦。尋擢遇是職位,與漢超竝。

    註:黎維,淸化農貢人。

    命惠肅王大年伐占城,不克。

    惠肅以無功還,帝謂之曰:「昔先帝櫛風沐雨,方擒其主,國父以重臣受命,亦令占主出奔。今惠肅聞望,非國父比,而予燕居深宮,委以專征之寄,欲擒占主,其能濟乎?蓋自咎也。」

    〈丁卯〉四年〈元泰定四年〉夏五月,雷震陵寢〈不詳某陵〉。

    雷震之次日,詔羣臣會議其事。陳克終言涉俳謔,衆皆笑,獨段汝諧拂然而起,臺官以事劾奏飭問,汝諧曰:「此間戲笑,臣已出去。」帝曰:「汝諸聞笑謔不能止,又去之,是有意陷人于過,且爲身計。」遂罰克終、汝諧各有差。

    〈戊辰〉五年〈元致和元年九月以後文宗天暦元年〉春三月,殺國父上宰惠武王國瑱。

    初,上皇倚重國瑱,欲以帝爲托。及上皇弗豫,帝每八問安,必令與國瑱偕使,無嫌間。至是帝春秋已高,而儲副未定,國瑱自以顧命,且后父執,以爲須待后嫡子立之。文憲侯〈缺名〉欲傾皇后而立皇子旺。乃賂國瑱家臣陳缶以黃金百兩,使誣國瑱謀反。帝信之,囚國瑱於資福寺,以問少保陳克終。克終黨於文憲,又與旺母同鄕,且嘗傳旺,卽以捉虎易,放虎難對。乃斷國瑱飮食,使之自盡。皇后以衣漬水與飲,飲畢而卒。逮捕者至百餘人,每鞫,皆號寃。後缶妻妾相妒,以文憲賂金事聞,下獄官黎維按問。維爲人剛直,卽日究判。缶坐凌遲。未及刑,紹武〈缺名〉家奴生啖其肉殆盡。文憲免死,降爲庶人,沒其籍。

    註:文憲,日燏之子。紹武,國瑱之子。旺母,明慈太妃黎氏,與克終皆?山人。

    〈己巳〉六年〈二月以後憲宗開祐元年元天曆二年〉春二月,立子旺爲皇太子,詔禪位。太子卽位。

    太子旣卽位,稱哲皇,羣臣上尊號曰體天御極睿聖至孝皇帝〈是爲憲宗〉,尊帝爲章堯文哲太上皇帝,儷聖皇后爲惠慈太上皇后。

    上皇幸天長行宮。

    上皇旣遜位,退居天長行宮,諸皇子侍,每論及本朝人物,威肅王文璧曰:「凡論人物,敎皇子須止及善人,惡人且置之,毋使效之者。」上皇曰:「善惡當對舉,不可偏廢也。吾子果賢耶,聞善必從而師之,聞惡必惡而避之,善惡皆可師也。如不賢,何待見惡而後爲也。太康失德,則前王逸豫而效之耶?隋煬帝口道堯舜,而其所行過於桀紂,其見善而效之耶?」威肅頓首稱謝。又一日,延惠肅王大年八寢殿,命之坐。上皇素食。惠肅素斥佛老,因言曰:「臣不知素食,?有何利益?」卽諭之曰:「祖考素食,故效之耳。所謂利益,則朕不知。」惠肅默然而出。有臣效可者,嘗謂上皇賢於英宗。上皇變色,止之曰:「夫人之譽人,謂賢於其父,則其人素不孝於親也。效可不能悅親,故因以警之。」

    加日燏爲昭文大王。

    冬,牛吼蠻叛,上皇自將伐之。

    牛吼蠻在仁宗辰嘗入朝,至是叛,肆掠沱江之地。上皇議親征,陳克終諫曰:「沱江瘴地,又湍瀨奔駛,不可行師。占城地無瘴毒,前朝親征,多擒其主,不如移兵伐之。」上皇曰:「朕爲民父母,民陷塗炭,當急救之,豈較險易利鈍哉。」克終拜謝曰:「聖度包荒,非愚臣所及。」遂下詔出師,命僉知阮忠彥專司日曆。牛吼有占昭寨人詣闕上書,約以舉寨歸降,則刻符爲信。上皇欲倣漢武登臺故事,威制遐荒,乃命昭義侯負螟領軍,由淸化道先發,爲官軍聲應。仍諭之曰:「占昭已有降約,必待官軍至,無妄動。」上皇至恾越駐蹕,賜名太平府。有博子泉,賜名淸水泉,負螟徑至占昭,獨以所部軍擊之,遂敗。宣威將軍武斯宏力戰,死之。上皇聞之曰:「已誤矣。」然是役也,上皇自將,號令嚴明,威聲遠振,牛吼聞之奔遁,遂還師。

    註:牛吼,蠻名,註見李聖宗龍章天嗣二年。沱江,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。占昭,寨名,未詳的處。恾越,舌蠻峝,黎改爲越州,今改安州屬興化省,負螟,斯宏失詳。

    以武堯佐爲八内行遣、門下右司郎中。

    堯佐與弟農同登第,以文學稱。初,上皇以堯佐爲行遣、同知内密院事,至是授是職。

    註:堯佐,海陽唐安慕澤人。

    〈庚午〉憲宗皇帝開祐二年〈元至順元年〉秋七月,順聖保慈皇太后陳氏崩。

    太后性仁慈,愛護庶子如己出。遇諸妃嬪尤有恩,裁抑私家不濫予,辰稱母德之冠。英宗晏駕后,齋素自持,獨不受佛戒,曰:「未亡人不可見僧面對僧話,惟齋潔俟終,奚以衣鉢爲哉?」居寺十年而崩。

    〈御批:甚得婦道,千古罕傳。〉

    謹按:順聖保慈太后,明宗嫡母也。至是,例當書太皇太后,而舊史仍書皇太后或憲宗初立,未及追尊,或舊史逸文,今姑仍舊,以俟考。

    註:愛庶子,惠眞公主,庶出也,太后愛護之,凡賜賚與天眞公主同。遇妃嬪、宮嬪王氏有寵,懷娠,太后賜雙香堂爲坐蓐所。抑私家,寶惠國母,太后母也,欲以侄女元徽入宮,后不從。

    太師、昭文大王日燏卒。

    日燏涉獵經史,通玄言,曉音律。辰以該博稱,兼通諸國語。仁宗嘗曰:「昭文叔蓋蕃落人後身也。」應接元使,不假傳譯,攜手飮酒,歡如平生。元使曰:「君乃眞定人來仕此耳。」日燏深卻之,終不信,以狀貌言語皆似眞定人也。爲人有雅度,喜怒不形於色,而請托不行。因機應變勇於赴敵。紹寶末,守宣光,元兵來犯,日燏沿流而下,見兩岸追兵徐行,知前面有兵,亟使人視之,賊已橫截下流矣,乃引軍登陸獲免。鹹子之役,大破唆都,爲重興戰功稱首。以親王之貴,歷事四朝,三領巨鎭,家居無日不倡歌宴樂,而人不之非,或比之唐郭子儀云。卒年七十七。

    〈御批:福德。〉

    註:眞定,府名,今屬淸直隸省。宣光,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。鹹子,註見仁宗重興元年。

    〈辛未〉三年〈元至順二年〉元使來。

    元文宗初立,遣吏部尙書撒只瓦來吿,帝遣段子貞往賀之。

    〈壬申〉四年〈元至順三年〉春二月,合葬順聖保慈皇太后于泰陵。

    初命蠲,吉,有以是年妨忌駁之者。上皇使問之曰:「予必不死耶?」對曰:「非敢知也。」曰:「予不免有死,而母后襄事,不猶愈於徒死乎。夫吉凶禮,必擇日重其事也,豈陰陽家拘泥禍福之說哉。」卒行之。

    〈御批,有識。〉

    秋七月,以阮忠彥知審刑院。

    忠彥立平允堂以決獄訟,無或寃濫。帝嘉之。

    〈癸酉〉五年〈元順帝元統元年〉秋七月,大水。饑。

    〈甲戌〉六年〈元元統二年〉春,增置左右正言參議。

    上皇自將伐哀牢,哀牢遠遁,遂班師。

    命阮忠彥充淸化發運使,運糧先發。上皇親率大軍繼進。至黔州,軍聲大振,哀牢望風遁去。詔忠彥磨崖紀功而還。

    〈御批:徒見勞師耳,何功之可紀?阮忠彥何乃逢迎?〉

    謹按:磨崖紀功處,在今乂安省襄陽縣沈。

    香村之山。字畫掌大,深可寸許。其辭曰:「皇越陳朝第六帝章堯文哲太上皇帝,受天眷命,奄有中夏,薄海内外,罔不臣服。蕞爾哀牢,猶梗王化。歲在乙亥季秋,帝親帥六師,巡于西鄙。占城國世子、眞臘國、暹國及蠻酋道臣、葵禽、車勒、新附、杯盆蠻、會道、聲車蠻諸部,各奉方物,爭先迎見。獨逆俸執迷畏罪,未卽來朝。季冬,帝駐蹕于密州巨屯之原,乃命諸將及蠻夷之兵入于其國。逆俸望風奔竄,遂降詔班師。辰開祐七年乙亥冬閏十二月日勒石。」此文與舊史所載其年不同,竝錄以備考。

    註:哀牢,國名,註見趙越王二年。俸,哀牢酋名也,梗化事實,舊史失詳。黔州,卽密州之地,今乂安省襄陽縣。

    〈乙亥〉七年〈元至元元年〉元使來。

    元順帝初立,遣吏部尙書鉄柱〈元史作帖住〉來吿,及送新曆。

    秋九月,上皇復自將伐哀牢,敗績,督將段汝諧溺水死。

    〈御批:住兵不祥,自矜必敗。故前之所紀,可見其妄。〉

    自黔州師還,上皇議再親征,不果。至是,聞哀牢下侵乂安之南戎,又議親征。適眼疾作,或請緩師,上皇曰:「去年議,不果行,今又以疾緩師,天下將謂予怯。萬一北寇侵軼,則吾將何恃?」於是決意親征,命管神武、神策兩軍,兼乂安經略大使段汝諧爲督將諸軍,皆受節制。汝諧自以哀牢據南戎,其眾單弱,擊之必克,且砦臨屑邏大江,旣克之後,俘獲沿流而下,震耀兵威。因諭占、臘諸國入朝,奇功可致,遂率乂安及神武軍先發。至南戎遇賊,交戰。適陰霧晦冥,賊先伏象馬夾攻,官軍墜水死者過半,段汝諧亦在焉。上皇聞之曰:「汝諧用必勝之謀,乘必勝之勢,大功垂成,而卒爲賊所餌。汝諧非不能料敵,但用過其力耳。乃知人之期望,不可踰分限也。」

    〈御批:啜其泣矣,何嗟及矣。〉

    謹按:是役,上皇自將,而其所至之地,舊史不詳。及汝諧敗沒,又不載如何壽算。至次年二月,始書至自征哀牢,殊不可曉。今失詳,姑俟考。

    註:南戎,邑名,屬乂安省襄陽縣。屑邏江,在南戎邑。

    快戶軍將杜天覰卒于軍。

    上皇之親征也,天覰管快戶軍方病篤,命畱後天覰,令家人舁詣永安宮門外,固請扈駕曰:「臣寧死於營門之外,不死於床蓐之閒。」上皇嘉其忠,從之。入賊境而卒。上皇嗟悼,特賜太常樂祀之。

    註:快戶軍,卽神策軍。陳制祀用太常樂,惟行遣得之,以賜天覰,特恩也。

    冬十月,地震。

    〈丙子〉八年〈元至元二年〉春二月,上皇至自征哀牢。

    秋七月,大水。

    〈丁丑〉九年〈元至元三年〉夏六月,彗星見東北。

    閱文武官,置諸省院屬。

    秋九月,詔内外官考覈所屬。

    内外官歲考所管屬,勤謹有供結者,畱不從役者斥之。

    詔諸路立漕倉。

    阮忠彥爲快路漕運使,議請立漕倉,貯租粟,以賑饑民。帝從其議,詔諸路倣行之。

    註:快路,註見李高宗治平龍應四年。

    命興孝王討牛吼蠻,平之〈興孝,缺名〉。

    興孝王率師入鄭旗寨,大破蠻兵,斬其酋車焚。師還,軍士皆受賞。興孝援仁惠平南戎故事,請賞守舟者。上皇曰:「慶餘之討南戎,自乂安數日始至南戎,是守賊境之舟,非守乂安之舟也。今之守舟,則異於是,且賞罰惟其當而已。今守者欲藉戰勝以受賞,使戰者死,則守者亦死耶。」興孝對曰:「如無守舟者,舟爲賊獲,軍士能堅鬭乎?」上皇曰:「若如此,先賞在朝方可,京師不靖,士卒其能赴敵乎?」遂不賞守舟者。興孝王家僮范艾亦預戰功,上皇曰:「家奴雖有戰功,不得預朝廷官爵。」詔給以田。

    〈御批:強辯,皆非。〉

    〈御批:此則合體。〉

    註:仁惠討南戎,舊史不載,只附見於此。牛吼,蠻名,註見李聖宗龍章天嗣二年。鄭旗寨,未詳。

    〈戊寅〉十年〈元至元四年〉秋八月,大水。

    冬十月,大風。

    民間房屋樹木多倒壓。

    以恭靖王元晫參預朝政,恭定王暊爲驃騎上將軍,領宣光鎭。

    註:元晫、暊,皆眀宗庶子。晫,竹角切,音琢。暊,孚武切,音府。

    〈己卯〉十一年〈元至元五年〉春,改授辰曆爲協紀曆。

    候儀郞、太史局令鄧輅以前曆皆名授辰,請改曰協紀曆,帝從之。輅作玲瓏儀,考驗天象,罔不?合。

    註:鄧輅,山南山明人。

    熒惑入南斗。

    周月乃出。

    〈庚辰〉十二年〈元至元六年〉

    〈辛巳〉十三年〈八月以後裕宗紹豐元年元至正元年〉春,以阮忠彥爲京師大尹。

    京師初設大安撫使,至是改爲大尹。

    夏六月,帝崩,廟號憲宗,在位十三年,壽二十三。

    吳士連曰:帝有天資之美,然以弱齡嗣位,國政皆出於上皇,所謂父在子不得自專也,安得而議之哉!

    秋八月,皇弟皥卽位。

    初,帝以庶長子嗣位,旣而嫡母惠慈皇太后始生男,長曰恭肅王昱,次曰皥。至是,帝崩,無嗣,上皇以昱疎狂,弗堪重托。皥年六歲,乃以嗣位。旣卽位,稱裕皇。羣臣上尊號曰統天體道仁明光孝皇帝〈是爲裕宗〉。

    命阮忠彥、張漢超編定朝典及刑書。

    〈壬午〉裕宗皇帝紹豐二年〈元至正二年〉夏四月,以恭靖王元晫爲太尉。

    五月,占城使來。

    占主制阿難卒,女婿茶和布底自立,遣使詣闕吿哀。

    秋七月,尊惠慈太上皇后爲皇太后。

    謹按:惠慈,明宗后,裕宗母也。當辰明宗尙在,而遽尊惠慈爲皇太后,子之事父,婦之從夫,兩失之矣。

    以阮忠彥爲行遣知樞密院事。

    舊制,禁軍屬尙書省,至是以樞密領之。忠彥選諸路丁壯充禁軍,缺額定爲簿籍。樞密領禁軍自此始。

    註:陳初制,樞密機要之職,與尙書、中書諸省參預朝政。

    監察御史尹定、阮汝爲罷。

    上皇晨幸御史臺,監察御史尹定、阮汝爲未至,獨御史中贊黎維趨侍。及還宮,定等方至。乃抗疏言:「上皇不可入臺。」仍劾黎維不能諫止,辭甚激切。上皇面諭之曰:「御史臺乃宮殿之一,豈有宮殿而天子不可入耶?且臺中舊有天子講學處,祗候簿書、供奉筆硯在焉,此天子入臺故事也。昔唐太宗曾觀實錄,況入臺乎?」定等猶力諫,上皇諭之再三,亦不止,乃罷職。

    〈癸未〉三年〈元至正三年〉夏四月朔,日食。

    五月,旱。至于六月,詔賜今年人丁稅之半。

    冬十一月,饑。

    是歲,凶荒,民多爲盜,王侯家奴爲甚。

    〈甲申〉四年〈元至正四年〉春二月,茶鄕盜起。

    茶鄕人吳陛等聚眾於安阜山爲盜,遣軍捕之。陛等尋逃散。

    註:茶鄕,縣名,註見前編當晉齊王開運二年。安阜山,在炭山縣安阜社。

    改置官名。

    改聖慈宮行遣司爲尙書省、官朝宮行遣司仍舊。門下省置宣徽院大使、副使。改登聞檢法官爲廷尉寺卿、少卿。置勸農司屯田使、副使。總路置安撫使、副使。屬州置通判。又設小路提刑司漕運。司天長府置太府少府。

    註:中書、尙書、門下三省官名,皆所以參議朝政,亞相之職也。宣徽使,唐所設,有南北院正副使,總領郊祀、朝會、燕享之事,其職頗重。至宋,則常以樞密官兼之,只以待勳舊大臣之罷政者,而其職稍輕。陳所置不知何所因。

    追復國父上宰惠武王國瑱官爵。

    國瑱初以陳缶誣構之事被殺,奪其官爵。至是追復之。

    秋八月,置諸路鋒團二十都。

    辰民饑,多爲盜,故設軍以捕之。

    葬安陵。

    吳士連曰:天子七月而葬,憲宗至是始葬四年矣,未聞以禮爭者。

    註:安陵,在建昌府。

    饑。

    辰連歲凶荒,民多爲僧及爲世家奴。

    〈乙酉〉五年〈元至正五年〉春三月,試太學生。

    試法,用暗寫古文及經義詩賦。

    謹按:陳試法有四場,此獨不及策文者,或當辰改定,或舊史逸文,姑俟考。

    夏五月,旱。

    自四月旱,至于是月。詔錄囚,減雜犯罪。

    秋八月,遣使如元。

    元使王士衡來問銅桂舊界。遣范師孟往辯之。

    註:銅柱,註見屬漢建武十九年。范師孟,海陽?山人。

    〈丙戌〉六年〈元至正六年〉春二月朔,日食。

    遣使如占城。

    占城自布底之立,朝貢不修,命范元恒往問之。於是復來貢,儀物甚簡薄。

    夏五月,哀牢寇邊,命保威王瓛擊破之。

    秋九月,以范師孟掌簿書兼樞密參政。

    〈丁亥〉七年〈元至正七年〉春正月朔,日食。

    夏六月,保威王瓛有罪,出爲演州驃騎將軍,尋殺之。

    先是,宋商舶來,進火浣布一疋,畱爲重寶。後製御衣差短,藏之内府。瓛私於宮人竊之。一日入朝,御前奏事,露出袖口。上皇見而疑之,命檢,果失所藏。宮人潛取以進,上皇怒,出之外。鎭行至貞女江,命武士駕輕舟追殺之。

    註:演州,註見前編屬唐高宗調露元年。貞女江,卽古萬女江,在今寧平省安謨縣界。

    〈戊子〉八年〈元至正八年〉春正月,以杜子平爲侍講。

    子平初爲御前學生,尋授是職。

    吳仕曰:國之將亡也,天必生一人以壞之。子平之進日南之邊釁,潛開睿宗之禍機,暗伏陳氏之衰,浸釀於此。

    註:子平,未詳某處人。明高熊徵安南志:古蘭有子平,圍梅竹溪沼,乃一縣遊觀之所。子平,或古蘭人也。古蘭,今之東關,屬南定。

    夏五月,旱。

    秋七月,大水。

    〈己丑〉九年〈元至正九年〉夏五月,瓜哇來貢。

    瓜哇貢方物及能言鸚鵡。

    註:瓜哇,國名,註見李英宗大定十年。

    冬十月,立皇后陳氏。

    后,惠肅王大年女也。立爲儀聖皇后。

    十一月朔,日食。

    初設雲屯察海使及平海軍。

    李初諸國商舶來,自演州諸海門入。至是港道淺涸,商舶移集雲屯、海庄,人多偸採蠙珠賣之於是。設官軍以鎭其地。

    註:雲屯,庄名,地產蠙珠,註見李英宗大定十年。